瑜伽师地论白话文,瑜伽师地论金句

舞惊人 2022-11-15

大家都知道唐朝一定拥有充分的精神价值,但奇怪的是它没有主体信仰,在精神上非常开放。今天我们就要特别说一说,长安所体现的唐朝的精神价值。

就玄奘法师译本而言,主要由以下五分组成:《本地分》,1 ~ 50卷。释十七地瑜伽禅观境界,内容可以归纳为境、行、果三相。 《摄抉择分》,51 ~ 80卷。释本地分之十七地的深隐要义。 《摄释分》,81 ~ 82卷。

瑜伽师地论是部大论,全文翻译恐怕没有,但有一些章节的白话,和一位妙境法师的讲解。以下地址可下载: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074935.htm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239232。

瑜伽师地,意即修行者所要经历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称《十七地论》。相传为弥勒菩萨口述,无著记录。汉传佛教以此经为弥勒所造慈氏五经之一,藏传佛教传统上认定此论的作者为无著。瑜伽,英文:Yoga,印地语。

《瑜伽师地论》玄奘译本:http://www.fodian.net/hanchuan/yjsdl.chm 妙境长老讲瑜珈师地论: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894834.html

 “不单纯”的唐宗信仰 唐朝有不错的儒家学者,像孔颖达,他曾经集中了儒学的礼法规范,又借鉴了道家和佛家的学理方法。还有像刘知几这样的自由派学者,提出过疑古惑经等等辩义论,反对盲从古代的经典。 但是唐朝整个上下的思维、朝野的思维却和这些学者不太一样,都没有那么的专注、没有那么的单纯。唐太宗李世民本来并不怎么信仰佛教,他曾经自称是老子的后裔,因为老子也姓李。 他曾经下令,“道先佛后”,瑜伽师地论金句,道家放在前面,佛家放在后面。后来因为他要欢迎从印度取经回来的玄奘,而且要向玄奘请教,瑜伽师地论全文,一来二去信仰就发生了变化。他还亲自为玄奘翻译的《瑜伽师地论》写序言,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圣教序》。 收容遭遇不幸的异国宗教 唐代让我特别佩服的一个地方,是收容了不少已经被毁灭了的外国宗教,这体现出了它的精神价值。不管是摩尼教,不管是拜火教,在原来流传的地方都遭遇到不幸。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不仅被处死,而且死得非常残酷。但是,在唐朝却有他的道场。 我曾经在伊朗南部的波斯波利斯古城考察的时候,偶尔听说拜火教的发源地就在附近。我就匆匆忙忙赶过去做了考察,我看到的是在夕阳下一片败落凄楚的景象。我站在那细细一想就笑了,这是它的起点,而终点却在中国,而终点却是那么像样,有四座教堂。 

《瑜伽师地论》,唐玄奘译,100卷。但在玄奘法师以前,已有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10卷(相当于奘译本35~50卷前半《本地分·菩萨地》。

唐朝让我更感动的是对于景教的接纳。景教在传入中国之前,后悔看了瑜伽师地论,是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在公元431年,这个教会的领袖聂斯托利已在欧洲被叫停,判为异教徒而革职流放,他的追随者逃到了波斯。在公元的635年,这个教会的一位主教叫阿罗本,来到了长安传教。 唐太宗“密济众生”的宗教思想 对于这个在欧洲的故乡已经被摧毁了200多年的教派,长安表示深深的欢迎。唐太宗派出丞相房玄龄率领仪仗队到西安的西部郊区欢迎,而且皇帝亲自听了阿罗本的讲道,于是在长安的义宁坊就建立起了一座景教的教堂。 更加惊人的是,唐太宗还为这个流亡的教派写了诏书,瑜伽师地论100卷白话,诏书里边上来就有16个字,表达了唐太宗非常健康的宗教思想,瑜伽师地论原文及译文在线阅读,那就是: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众生。 把这16个字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大体是这样的:大道并没有确定的名称,圣人并没有确定的体型,那又何妨在各处存在各种名目的传教活动呢?让它们静静地帮助百姓。



这种思想很明智。天下的教义、教派各不统一,都应给它提供方便,让它们各行其是,目的就是密济众生。想的到吗?这竟然是唐代的国王写给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的诏书。 唐太宗照顾国内外的各种教派的这种思想,也可以称之为共生中教学、互补中教学、多元中教学。 中国文化从未中断的原因 唐太宗在宗教上成功造成了一个非常好的精神成果,那就是以后的中国一直没有产生过一教独大的现象,随之也就没有产生过宗教极端主义。 我的整个文化史观里面有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没有产生过宗教极端主义,这是中国文化一直没有洇灭和中断的主要原因。可见唐太宗的这种健康的思维,实在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他永远的滋润了中国文化的长寿。 我上面这么一说,可能会解除现在文化界流行的一种误会。就是文化界认为唐代既然是中国文化最高一级台阶,那它好像天天在弘扬着国学。但是唐代没有这么做,好像也没有什么唐代人知道什么叫国学。 不仅不知道什么是国学,而且唐代也不在乎文化意义上的精神主体和国家哲学。它的国家哲学就是唐太宗所说的这16字: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众生。

简称《瑜伽论》。瑜伽师地,意即瑜伽师修行所要经历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称《十七地论》。相传为弥勒菩萨口述,无著记录。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



你要明了,劣缘是相对于胜缘讲的。所谓胜缘是指,殊胜的极佳的缘。而劣缘非指这个缘不好,而是相对于胜缘来说差一些,是较劣的缘。对于涅盘的法缘来说这种劣缘不如胜缘对个人的作用大,即他的效果差一点。

或立六种:一,受持读诵声;二,请问声;三,说法声;四,论议决择声;五,展转言教若犯若出声;六,喧杂声。 或立七种:谓男声、女声、下声、中声、上声、鸟兽等声、风林丛声。 或立八种:谓四圣言声、四非圣言声。 四非圣言者。

本地分中五识身相应地第一云何瑜伽师地。谓十七地。何等十七嗢拖南曰五识相应意有寻伺等三三摩地俱非有心无心地闻思修所立如是具三乘有依及无依是名十七地。一者五识身相应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寻有伺地。

对此,我想做一个散文化的比喻: 春天时节,来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山谷,问山谷的主人,你喜欢哪一种花?主人说,我喜欢每一种花。再问,难道你不能精选出一种来吗?主人说,精选出一种也就没有了春天,瑜伽师地论导读念诵。 这就是唐太宗的精神价值,当然也是唐代的精神价值。

 关于主播:

余秋雨,瑜伽师地论到底讲了什么,国际最具影响力的华文作家之一,文化学者。人类创造的财富有两种,物质与文化,瑜伽师地论100集视频诵读。余秋雨用260堂中国文化课,从百家争鸣的儒释道讲起,连接唐宋元明清的思想文化,涵盖古今文化大师,并将现代中国文化置于全球性视角考量。

关于喜马拉雅:

《瑜伽师地论》 什么是瑜伽师修行的次第呢?即十七地。是哪十七地呢?嗢柁南颂说: 五识身相应地、意地、有寻有伺地等三地、三摩地、非三摩四多地、有心地、无心地、闻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这样,就具足了三乘。

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下一篇: 例假期间可以做瑜伽吗,经期最后两天可以做瑜伽吗
上一篇: 开个瑜伽馆大概多少钱,40岁改行做了瑜伽教练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