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瑜伽,脊柱瑜伽有哪些体式
520 2022-11-13
佛教圣地五台山因有五台拱护而名,焰口尊胜咒简单背诵,按照历史习惯,以五座台顶为界分为台内、台外。台内以台怀为中心,是寺庙建筑的集群区,也是举行大型法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而台外寺庙则散置各地,其中最著名的是两座唐代木构之所在——南禅寺与佛光寺。但若论寺宇规模之宏大,建筑之整肃,雕刻之精细,台外寺庙中首屈一指的则是尊胜寺。
从五台县城出发,过阁子岭,经茹村,沿台忻线北行,路侧峰岭之上,一座宝塔巍然矗立。宝塔之下,层层的殿堂建筑沿坡势展开,蔚为壮观,这就是尊胜法门之祖庭——尊胜寺。
依照经典来总是没错!非专修、也就是结缘修的话,那就不必太纠结,因为尊胜咒早已随汉传瑜伽焰口而普及,您觉得念咒得力就好。如果大轮金刚咒本身念诵有困难或障碍,个人建议诵念三皈依、本师名号三遍、乃至十遍。
台山门户之古道
精进念诵呗,每日起早,在高处望着人多的聚集地,念诵21遍以上尊胜佛母心咒,到坟地也要多念,为众生带来利益,多去医院,看着病人的脸来念,为病人消除业障。其余时间自己精进念诵。
沿坡上行,先到一平台,左侧有一座观音小庙。右侧是一门楼,下层砖券洞,瑜伽焰口尊胜咒全文拼音,上层木构,门洞有匾额书“五峰咽喉”。
尊胜寺座落之处称为思阳岭,亦称虒阳岭,岭下有思阳河,流经岭下,则称龙湾。思阳岭西望卧牛山,东俯蒋场川,扼思阳之水,据龙湾之咽,向为风水宝地。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古代登五台山朝台拜佛的必经之路,故有“五峰咽喉”、“台山门户”之称。信徒们步行上山,可以来这里挂单休整再出发,经蒋坊龙湾河,翻越灵境山,直达金阁岭,就到了五台山腹地。后来修通了上五台山的西线旅游公路,这条古道就此湮没。
穿过门楼,沿朝台古道向前,左侧是尊胜寺,右侧观音洞,洞前有一座高大的仿木砖砌牌楼,三门三楼,建造精致。上有汉白玉匾刻“三摩地”,民国庚午年(1930)由尊胜寺信士弟子敬献。
“三摩地”,梵语,又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底等,禅定之一种。
沿古道贴庙墙,蜿蜒往前,穿过清凉福地坊和净天王坊两座砖砌牌坊,迎面是一座巨大的照壁,引人注目。
照壁砖砌,外观为“山”字形五檐五间,长23米。屋面的兽头、滴水、飞椽、斗拱雕刻规整,刀法细腻,墙身的雀替、垂花、岔角花、中心花构造精美,线条分明,堪称砖雕艺术之精品。
佛顶尊胜,亦名除障佛顶。 是五佛顶之随一,尊胜陀罗尼之本尊,即释迦如来由佛顶现出之轮王形,为佛顶尊中之最尊,故名尊胜佛顶,在一切佛顶中,能除一切惑业,破坏一切秽恶道之苦,故名除障佛顶。
过影壁,前方又一座门楼,上层木构称“神仙阁”,下层门洞上题“清凉化境”。
旧时朝台信众,便从这里行过,沿东北方向下岭,进入豆村盆地,远望东北山巅,就是五台山南台了。
尊胜法门之祖庭
尊胜寺创建于唐。寺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石碑记载:“始创寺曰翠岩山院。”
思阳岭,是文殊菩萨显灵之地。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与《广清凉传》中载,北印度罽宾国僧人佛陀波利,志崇佛道,欲睹文殊菩萨圣容,于唐仪凤元年(676)从西国来至五台山思阳岭,翘首五峰,茂林白云,灵岳神溪,心生欢喜,五体投地,向山顶礼曰:“如来灭后,众圣潜灵。唯有文殊师利,于山中吸引苍生,教诸菩萨。波利所恨,生逢八难,不睹圣容。远涉流沙,故来敬谒。伏乞大慈大悲普覆,令见尊容”。
▲敦煌莫高窟217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
▲敦煌莫高窟61窟五台山图
言毕悲泣,泪如雨下,学念尊胜咒。举目忽见一位老翁从山中走来,以婆罗门语对他说:“汉地众生多造罪业,出家之辈亦多犯戒。唯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能灭众生一切罪业,未知法师将此经带来否?”波利答:“贫僧直来礼谒,不将经来。”老翁又说:“既不将经来,空来何益?纵见文殊,焰口尊胜咒全文拼音唵普隆,亦何得识?汝当速归,取此经来,流传汉土。”波利闻此言,不胜喜悦,躬身礼敬,及抬头,已不见老翁,方悟刚才见到的就是文殊菩萨之化现。
▲文殊菩萨化为老人示化波利。敦煌藏经洞出土白描画稿,现藏法国图书馆。
http://www.fodizi.com/fofa/list/4984.htm 这个网址播放的视频上有,我就在这个视频上暂停一下抄一下的。
波利虔信文殊指点,便复返印度,取《尊胜陀罗尼经》,至永淳二年(683)抵达长安,将前因后果奏闻唐高宗,高宗便令日照三藏法师及杜行顗等共译此经,命其经本禁内不出。但波利请求归还原本,流传此土。于是高宗将新译唐本留内,还其梵本。
▲敦煌写本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波利又与西明寺僧顺贞译出此经,携梵汉经本再上五台山思阳岭,对原存寺庙进行了扩建,称为“善住阁院”。最后传说佛陀波利受文殊菩萨接引,隐入金刚窟内再没出来。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则遍传天下,建造尊胜陀罗尼经幢风靡一时。
这即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东土流传之缘起,正如《瑜伽焰口施食要集》中所赞:“昔日尊者往东来,却被文殊化引开。东土若无尊胜咒,众生难以脱尘埃”。
尊胜寺因此缘起,被称为尊胜法门之祖庭。寺院在北宋天圣四年(1026)予以重建,改称“真容禅院”。明万历十九年(1591)复修后改称为尊胜寺,清同治年间两次重修。民国十一年(1922)又大规模修建,寺内现有殿宇楼阁,大部为这一时期所建。
▲寺门口有一唐槐,树龄千年以上,见证着古寺的兴衰
民国寺院之杰作
长咒与短咒一般来说功德都很广大,瑜伽焰口施食要集是从佛经里把可以度亡的咒集合在一起的仪轨,并非佛经。佛顶尊胜陀罗尼,是尊胜佛母的咒语,可以有灭罪等功德,活人当然要念,活人不念,那谁呢?念两个都可以。
尊胜寺作为台外巨刹,大多建筑为民国遗存。虽年代未久,但寺院格局完整,殿堂宏丽,砖木石三雕精湛,是难得一见的整组民国寺院建筑。
天帝若有众生。持此陀罗尼亦复如是。乘斯善净得生善道。天帝此陀罗尼所在之处。若能书写流通受持读诵听闻供养。能如是者一切恶道皆得清净。一切地狱苦恼悉皆消灭。 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
▲寺门与天王殿
尊胜寺坐北向南,依坡而建,寺区古木参天,瑜伽焰口尊胜咒念诵,建筑瑰丽,瑜伽焰口尊胜咒教程。殿堂楼阁,形制皆备,层层迭起,由低而高,层次分明。
五进院落,分东中西三路。中路最为丰饶,以天王殿为起点,顺中轴线还有大雄宝殿、三佛殿、诸天殿、藏经楼、文殊殿,殿宇依山就势逐层抬升,最后以塔院的万藏塔作为结束。其余殿堂楼阁、厢房配殿分布于中轴线建筑的东西两侧,对称排列,形成一个庞大规整的建筑群,展现了传统寺庙的建筑格局和形制风貌。
▲天王殿旁的钟楼与侧门
寺院中,殿宇与院落之间,或石阶相连,或幽径相通,给人一种“阶旁道尽疑无路,门启洞开又一层”的感觉。游于尊胜寺,如同置身别有洞天的佛境,让人慨叹建筑之巧夺天工,营造之浑然天成。
▲大雄宝殿
中路殿宇系木构建筑,宽均为五间。殿建宏大宽敞,前有厦间,檐柱、门槛均装木雕券口。木雕以龙凤为主,千姿百态,飞跃盘旋。
尔时阿难独居闲静处习定。至夜三更,有一饿鬼,名曰焰口。于阿难前说:“却后三日汝命将尽,生饿鬼中。”阿难心大惶怖,疾至佛所,陈说此事,并启示教。时佛为说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陀罗尼。
格棂门窗,五彩绘画,华丽异常,所见民国建筑,未有如此华丽之营造。
尊胜寺七进大殿两侧,建有小院落多处,围墙、石阶、门洞、立影壁,形成迂回曲折的布局结构。
在建筑物的券口、高墙、墀头、戗角砖面上,到处都有砖雕动物、花卉和人物故事等。漫步游览,大有观赏园林景致之感。
▲墀头砖雕
寺中最有趣味的是中轴线上诸天阁两侧的“十二角殿”,东面的称为万缘阁,西面的称为三宝楼。这两座奇妙的十二边形阁楼外观为双层亭阁式,下层周围砖砌,上层则装设隔扇。殿里却是上下相通的一层,内外周匝副阶。这种形制颇为罕见,虽为晚近所建,但是规制小巧建筑精致。
万藏塔与尊胜幢
首先我不知道确切答案。但从尊胜咒传入中国的传说、以及唐朝以来宏传的历程来看,在五台山地区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有皇家政令的致力推广,曾经一段时期,全国各地道场必读必诵尊胜神咒,后来瑜伽焰口法本上也收录此咒。
尊胜寺中轴线的顶端,建有一座砖塔,名为万藏塔。密檐式结构,塔周十二角,上下九层,高39米。塔身一至五层中空可登临,六层以上为实心。可惜此次未能登临。
万藏塔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在三晋古塔中属最年轻一辈,但这座塔却是晋地唯一的十二边形塔。远望万藏砖塔,端庄厚重,耸立山脊,层檐叠压,背衬蓝天,更显清秀挺拔。
五台山与携《尊胜陀罗尼经》来东土的佛陀波利渊源极深,尊胜寺以尊胜为名,尊胜陀罗尼经幢自不能少。
据日本天台宗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圆仁于唐开成五年(840)到五台山访师求法,在尊胜寺就看到过经幢,“今见宝幢,幢上著佛顶陀罗尼及序,便题波利遇老人之事。”但此唐经幢早已灭失,今日寺中所存两座经幢,其一为宋代遗物,另一为民国年间所刻。
▲万藏塔与两座经幢,右侧为宋代经幢
宋代经幢为北宋天圣四年(1026),演教大师在思阳岭修建真容院时仿照唐代经幢重刻。通高约八米,八角三层。幢座下层八角八面,雕覆莲,束腰束腰刻八头狮子,头部已磨砺无形,幢座形制与佛光寺唐大中经幢的束腰须弥座相同,但手法稍逊,狮雕缺乏力量,仰莲花瓣雕刻虽有棱有角,但不如佛光寺唐经幢圆润饱满。
八角幢身上镌刻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身上置有八角华盖,平缓的垂脊上各雕一兽头。其上的仰莲承托第二层幢身,第二层华盖束腰雕力士头像。第三层幢身上雕四尊结跏趺坐的佛像。最上方幢顶由葫芦宝珠、仰莲座、蕉叶组成。
此宋幢雕刻精致,装饰华丽,虽经千年风雨有所损毁,但仍为经幢中保存上好的佳作。
尊胜咒全称是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一共有575个字 全文是。
尊胜佛母心咒,读音:ong,普隆梭哈,ong,啊弥达,阿优达底梭哈 如果时间不够,仅念咒心也可以:ong普隆梭哈 如要抄写该咒而不会写藏文和梵文,写中文就写繁体的:唵 普隆 娑哈 唵 阿弥达 阿优 达底 娑哈。
北面的经幢是民国二十年(1931)重建尊胜寺时所立,其高度、形状和体量完全像是翻模宋版,只是飞檐雕刻更加繁缛华致,飞檐上翻,翼角翘起。第二层幢身上雕有笑容可掬的弥勒佛。
此幢虽为民国年间雕造,但其雕工精致,玲珑秀丽,气势轩昂,亦是民国少有的精美石刻。
据研究调查,大五台地区现有唐至民国历朝历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二十多座,现存最早的即是佛光寺唐大中十一年(857)经幢,而尊胜寺民国经幢是最晚的一个,前呼后应,予以经幢一个华丽的结尾。
此行到访尊胜寺,时值冬日,虽晴日无风,但残雪未消,寒意刺骨,整座寺院静谧无人,不见半个僧俗,只见一犬在寺中游荡。百年前这里犹然是最繁华的朝台之路,如今时过境迁,瑜伽焰口音乐咒,再难复旧时光景。
出尊胜寺,从清凉化境门楼外远眺,台怀所在,文殊盛地已然在望。茫茫大山里的古道幽远,仿佛回荡着旧时虔诚僧俗们的脚步,尊胜咒巧记背诵,纵然一路风尘仆仆,依旧默念着陀罗尼经的论赞:法海泉源,非凡所测。真言秘藏,劣惠难窥。一乘之教,三世同宣。不二之门,十方共贯。法本平等,体忘是非。理绝随定,喻非声相。视之不睹其色,听之不闻其音。湛若虚空,清净无染……